三級教制

—The Three Degrees of Holy Orders

三級教制

雖然聖經沒有規範教會教制與組織的具體細節,但在傳統上許多的教會都依循著三種聖秩(Holy order)加上信徒參與的教會體制。當然聖公會也是屬於這樣的主流傳統,以這四種身分來管理教會,而這幾種服事的職分和呼召,基本上都可以在新約聖經中找到基礎:

1.信徒(Lay person),教會中最主要的服事者。
2.主教(Bishop),教會的監督者與信仰的守護者。
3.會長(Priest),教會中的長老。
4.會吏(Deacon),或稱執事,服務者。

在教會裡,最重要的呼召就是成為一位信徒(Laity)。Laity這個字來自希臘文的Laos,意思就是「人」。所以,在教會服事最基礎的呼召,就是成為一個具有上帝形象的「人」。一位信徒最初的呼召就發生在他的洗禮中。而實際上,教會裡大部分的服事是由信徒來執行和完成的,他們就是基督的身體,奉獻自己的時間、力量,天賦和資源。
     會吏(Deacon)這個字的來源是「為餐桌服務的」(Diakonein trapezais),在希臘文中有僕人之意。所以,原本是為了管理眾人的飯食的需要而選出來的人,後來也因著教會的需要演變成為一特別的職分。然而,這個為了服務所設的職分卻為教會帶進不少有天賦,且忠實、忠心的僕人,此制度也得以被保留。在崇拜儀式中,他們的象徵是一條斜背的聖帶,表示他們已經準備好要去服務了。所有的職分的起點是信徒,而所有會長和主教聖職的起點是會吏。因此,所有的聖職都仍然具有會吏的身分,因為他們為人服務的角色永遠不會被取代。
    會長(Priest)在英語的詞源是來自希臘文Presbuteros,即Presbyter「長老」之意。通常也稱為「牧師」。在新約聖經中「長老」和「監督」這兩個字還沒有明顯區別,他的職責就是作牧養的工作,要管理教會(提前5:17)、照顧看守教會(提前3:5),其他基督徒必須聽他(彼前5:5),他要為群體中的人禱告,用油膏抹和醫治需要的人(雅5:14),也要教導和傳揚上帝的話語(提後3:2; 5:17)。總之,會長要關心當地教會所有的需要,包含精神和身體上的。他們在教會中的角色是講道、教導、主持聖禮、訓練信徒,和經常的巡視牧區(Parish)等。
    主教(Bishop)的名稱是源自新約希臘文中的Episcope,意即「監督者」。後從希臘文被轉譯成拉丁文,再被轉譯到英文,最後變為Bishop「主教」。字意上來說就是一個監督者,一個對人事物仔細查驗,並表達深厚關切的人、其核心事工仍包含著服務。主教做為一個管理人員,以僕人導向作領導,並且以榮耀上帝和回應基督做為他們的呼召。他們負責按立及牧養牧師,並守護教會的信仰和團結,教會存在這樣的監督者,就能持續的運作。主教又被視為使徒的繼承人,一般相信使徒透過按手(Laying on of hands)將他們的職責傳承給指定的人選,特別在早期教會異端橫行的環境中,承擔傳遞純正信仰的責任。在聖公會中,主教通常是由信徒和聖職人員選舉產生,而後再由其他主教按立,因此他們是各地信徒的代表;另一方面,由於各地方主教的共融關係(基督只有一個教會,但在不同地方由不同的主教牧養),主教也是普世大公教會在各地的代表。